关闭

省直

区(县)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消费警示

强化木地板消费领域需关注的五大问题

日期:2007-12-21

  四平市消费者协会消费警示

  强化木地板消费领域需关注的五大问题

  针对强化木地板消费市场的投诉热点和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四平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关注当前强化木地板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消费者容易忽视的方面。

  警示一:消费者应购买有信誉的品牌地板

  经过近十年的品牌培育,目前市场上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品牌,这类品牌的生产和经销企业重质量、讲信誉,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但是市场上也存在一些质量差、无品牌的产品,这类产品一般由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商家经营,通常在不规范的场所销售,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消费者在小建材市场购买了价格很便宜并且没有品牌的地板,但用了不到半年地板表面就被磨坏,地板拼接缝隙很大,令消费者无法接受。

  权威分析: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鉴于目前强化木地板市场上产品和服务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建议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绝不能贪图便宜,要选择有品牌、有信誉的产品,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抽检合格的品牌。衡量地板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是否过硬,还要看企业有关资质认证,如:质量管理上是否通过ISO9001认证,环保上是否通过ISO14001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这样的产品其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才更有保证。

  警示二:安装质量不容忽视

  除地板本身质量外,地板的安装服务也非常重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分产品、七分安装”。强化木地板的安装技术要求很高,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好的安装技术,同样不会达到满意的效果。消费者自己购买了木地板后,为节省安装费,让家中的装修队铺装,容易造成变形拱起。

  权威分析:地板安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安装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按照科学的安装规范进行铺装。建议消费者选择能够提供专业安装服务的地板品牌。同时注重售前售后服务,保修期自安装完工日起,期限至少一年。

  警示三:要正确辨识功能性强化木地板

  2004年以来,强化木地板市场上各种功能性地板纷纷亮相,各厂商竞相推出了如抗菌地板、地热地板、防水地板、抗静电地板等特殊功能的地板,同时对功能性地板的宣传力度也在加大。如何判断功能性产品的作用,如何客观评价这些功效,消费者对此一直十分关注。有些经销商宣称所销售地板具有防水功能,消费者经常用带水的拖布清理卫生,但不长时间后,地板接缝处仍然出现了膨胀变形。

  权威分析:据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关专家介绍,强化木地板产品附加一些物理力学性能以外的其他功能丰富了产品的个性,也拉开了产品的档次。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这种功能性产品的厂商,应该对产品的作用机理、安全性、功效持续时间及设计原理进行公示。其中一些功能性地板的功效,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予以规范,企业自行参照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给功效的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相当一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的强化木地板产品,其特殊功能只能起到辅助使用,消费者对此不能过分依赖或随意轻信。建议消费者选购具有特殊功能的强化木地板产品时,要注意了解厂家使用技术的可靠性,以及是否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同时向商家索要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

  警示四:强化木地板配件及辅料的质量与地板本身同样重要

  从近年来的消费投诉和质量检测反映的情况看,随着强化木地板消费的普及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目前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时对地板质量尤其是对环保和健康指标非常关注,但对地板的辅料及配件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却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消费者在地板使用中发现地面散发异味,经权威部门检测后认定其地板本身符合质量要求,但踢脚板为低价劣质产品,产生异味。

  权威分析:与地板本身相比,辅料及配件(如:踢脚板、扣条、地垫、胶水等)所占的比重小、价格低,作用容易受忽视。专家介绍,辅料及配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地板的铺装质量、整体效果、使用寿命及综合价格。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地板产品时要特别关注上述辅料及配件的质量,同时尽量购买与地板品牌配套的辅料及配件。

  警示五: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身权益

  针对以上问题和在受理投诉中反映的情况看,部分消费者在选购强化木地板后不注意保存发票、合同等相关证据,在发生消费纠纷后,由于缺乏证据无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此四平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注意以下几点:1.与经营者签订销售、安装服务的明确合同,内容要包括产品质量、安装验收条款、保修期限和保修等条款;2.出现纠纷时尽可能准确地保存与厂家交涉的记录和存在问题的产品;3 .注意索要产品的保修卡、合格证书、销售发票;4.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产品存在疑问时可到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和鉴定;5.如有消费争议可向各级消费者协会投诉,发现制假售假线索要向国家行政执法部门举报。

[纠错]